——献给每一位兢兢业业,恪守价值的一米一奋斗者!
各位新加入的同事、各位关注一米一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龚万彬,很高兴能与你们因 “可持续发展” 这份共同的信念相遇,马上,就是一米一成立的第18个年头了。
当你们第一次听说 “一米一”,或许会好奇这个平台为何而生。其实答案很简单 —— 中国几千万大中小企业在双碳目标下,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 “青黄不接”:缺意识、缺能力、缺支持,而气候变化的紧迫又容不得我们等待。一米一的初心,就是搭建一座桥梁,帮这些企业破局,让社会、经济与环境能和谐共生,让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迈向低碳未来。
这份初心的背后,是一米一独有的精神底色,也是我们始终坚守的8大信念:
一、巅峰体验:精神引领,锚定长远价值
这一层的 “启迪智慧”“世界命运”“服务精神”,是我们仰望的星辰,决定了平台的底色与格局
· 启迪智慧:认知破局,心向从容
我们相信,“可持续发展” 的破局点首先是启迪智慧。对内,我们打造 “绿色智库” 式的学习生态,通过行业前沿课、跨界研讨会,让每个同事成为 “绿色领域的启迪者”;对外,我们为企业拆解双碳政策、科普低碳技术,让 “可持续” 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落地的行动。而 “智慧” 是我们对抗信息爆炸和纷繁复杂的浮躁环境的武器 ——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求团队做 “深度思考者”, 用翔实的LCA、EPD、碳足迹数据和可持续产品、供应链评估论证,解答企业和客户所关心的问题,让客户挑战自己的直觉和成见,直至找到问题的关键和寻找解决路径的方法。我们拒绝盲目跟风,以宁静的专注力打磨每一个方案、每一项服务,让用户在我们这里找到 “拨开迷雾见真章” 的笃定。
· 世界命运:以行业生态,绘就社会价值
一米一从不把自己定义为 “单纯的商业平台”。我们的 “世界命运”,是把平台的价值嵌入行业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系中。比如,我们搭建的绿色供应链网络,不仅帮企业降本增效,更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低碳转型;我们发起的 “千企1001绿动计划”和“千帆计划”,目标是让十万家企业因我们踏上可持续之路 —— 这不是商业野心,而是我们对 “企业该如何参与社会进步,共建生态文明” 的回答。
· 服务精神:利他为基,共生共赢
一米一的服务,不是 “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价值的陪伴者。对企业用户,我们提供 “从诊断到落地” 的全周期服务:小到一张碳足迹证书或声明的解读,大到整个企业绿色战略的定制,都以 “解决真问题、创造真价值” 为标尺;对内部同事,“服务精神” 是 “彼此成就” 的默契 —— 产品和技术团队为业务团队打磨更易用的一米一数据和功能,市场和运营团队为研发团队反馈一线产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求,这种内部服务文化,让我们对外的服务力始终在线。
二、自我实现:能力破局,驱动个体与平台共成长
“创造力” 与 “专精”,是我们从 “想干事” 到 “能干事” 的底气
· 创造力:打破边界,敢为行业先
在一米一,“创造力” 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文化基因。我们鼓励 “异想天开”:市场部可以提出 “千帆计划” 的创意,技术部可以尝试用 AI 优化碳数据模型,项目同事与客户深入研究问题与挑战,探讨解决路径,甚至新入职的实习生,也能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颠覆式想法。创新成功了,是大家的成绩,即使失败了,没有人会因此被扣发奖金—— 因为我们知道,可持续领域本就是一片蓝海,唯有敢创造,才能开新局。
· 专精:深耕领域,做长期主义的 “工匠”
我们对 “专精” 的定义是:在绿色赛道上,做不可替代的专家。每个团队都有 “专精坐标系”:碳及可持续产品咨询团队要精通国内外政策与核算方法,技术团队要深挖绿色 SaaS 系统的用户价值和体验,市场团队要成为 “能讲透可持续价值” 的布道者。我们拒绝 “万金油” 式的浮躁,要求每个人坚持 “学而时习之,每日精进”,通过咨询服务、课题研究、培训或行业分享等方式,把自己锻造成所在领域里的 “一等高手”—— 因为只有我们足够专业,才能真正帮企业把 “可持续” 从成本项变成竞争力。
三、尊重协作:生态共建,让成长有温度
“内在力量”“合群与合作”“探索”,是我们从 “能干事” 到 “成大事” 的生态密码
· 内在力量:自我驱动,做自己成长的 “掌舵人”
我们相信,真正的成长源于内在觉醒。在一米一,没有人被 “KPI 绑架”,而是被 “价值感驱动”。我们将为每个同事定制 “成长地图”:你可以选择深耕技术成为 “绿色数据信息或供应链协同程序大师”,也可以转型咨询成为 “企业可持续战略顾问”,甚至能跨界负责 “绿色系统能力及解决方案”。我们提供资源、搭建舞台,但从不过多干预 —— 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 “执行者”,而是 “自我驱动的价值创造者”,让每个人在平台上找到 “我的成长,我做主” 的掌控感。我们相信这份内在力量是让我们战胜任何困难、摆脱任何成见、抵制任何污蔑的底气。
· 合群与合作:共生生态,让 1+1>10
一米一的 “合群”,不是 “同质化的抱团”,而是多元智慧的交响。我们的团队里,有深耕行业十年的 “老法师”,有敢冲敢闯的 “创新派”,有擅长资源整合的 “连接器”—— 每个人的特质都被看见、被尊重。对外,我们与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共建 “绿色联盟”,比如和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联合开发的各行业及产品PCR规则,和国际、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头部品牌及供应链企业共创的可持续管理与发展平台,都是 “合群合作” 结出的果实。这种生态思维,让我们能把单点优势变成系统能力。
· 探索:以好奇心为帆,驶向未知蓝海
可持续领域日新月异,“探索” 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对新技术和思维的研究从未中断,从“SAAS模式支持中小企业碳管理”,“区块链追溯碳足迹”到“社会生命周期评价SLCA”、“碳管理与绿色金融转型“,“AI与供应链信息协同与创新”等 ,我们的研究和开发从未中断;对用户,我们联合合作伙伴推出 “绿色供应链、产品、金融创新训练营、共创营”,邀请企业一起测试新的低碳技术、新模式。这种 “永远在探索” 的文化,让我们既能支持企业和客户抓住当下的机遇,又能与伙伴和客户一道,提前布局未来的赛道。
四、文化生态:从价值观到行为,让精神可感知
这些价值观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渗透在一米一的每一处细节里
· 决策文化:重大方向由 “共创会” 决定,小到一个功能迭代,大到战略调整,都邀请用户、同事、合作伙伴参与讨论 —— 因为我们相信 “世界命运” 的实现,需要集体智慧。
· 成长文化:“启迪智慧” 体现在我们的 “绿色成长”,我们共建共享学习园地,我们相信耐心而坚定的生长,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领域专家一对一带教或同事之间的互助学习,以及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彼此都有从一颗小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力。
· 协作文化:“合群与合作” 催生了 “无边界团队”,技术、市场、运营、项目以及后勤可以跨部门组队,支持客户完成一个又一个绿色标杆项目。
· 人文文化:就像我们支持 “去火星办公”,允许灵活的工作模式,坚持不打卡而只需要共享日程,因为 “内在力量” 的生长,需要自由的土壤;我们每年举办 “春秋游”,让家人看见我们的事业,因为我们相信 “可持续” 的价值,要从身边人开始传递。
各位伙伴,一米一的精神与文化,是一群 “相信绿色力量,更相信人的力量” 的人,用 18 年时间沉淀出的活的生态。它让我们在商业世界里保持理想主义的光芒,又在实践中恪守务实的准则;让我们既追求行业的星辰大海,又珍惜每一次服务、每一次协作的烟火气。
这就是一米一 —— 以精神为骨,以文化为血,在可持续发展的征途上,与每个伙伴共成长、共创造、共成就!
十八载、一米一步
致千里、初心如一